达人谈数字化丨智能工程之数字化交付模式探索

- 序言 -

 

阳春三月,春意盎然,2022年全国两会圆满落下帷幕。两会期间,“数字经济”成为瞩目热词,而这也是“数字经济”被第5次写进《政府工作报告》,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各行各业的广泛共识,从“不会转、不敢转”走向尝试阶段。

 

依托于十余年的技术打磨和经验积累,达美盛通过自主可视化、轻量化核心技术,为行业打造了基于“数字孪生”的资产全寿期管理与价值提升解决方案,在流程工业领域探索出了一条科学高效的数字化转型道路。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行业数字化现状,明确数字化发展路径,达美盛特设[达人谈数字化]专栏,围绕当前数字化在工业领域的应用,与大家一同深入探讨,展望行业数字化发展新蓝图。

 

 

 

- 数字化转型的理解 -

 

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、系统性的工程,不同行业和企业间数字化转型路线和差异也存在着天壤之别。从总体上分析,数字化转型分为数字化、智能化、智慧化三个阶段,而数字化是企业迈向智能化、实现智慧化的必经之路,脱离了基础的数据,智慧工厂将成为“空中楼阁”。由于基础数据散落在设计、施工、采购、运维等环节的各个阶段,如何保证数据能够在不同阶段自动流转、打破数据孤岛、照亮数据黑洞,以及形成智能关联的立体数据网、化解各阶段系统之间的隔阂,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。数字化交付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手段:行业数字化交付标准+跨平台数据解析技术是数字化交付的基础,其目的是获得高质量的数据资产。如何保障数据的“高质量”?不同的交付模式对数据质量将会产生哪些影响?是值得我们每个管理者思考的问题。

 

 

 

- 数字化交付模式探索 -

 

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交付模式有两种,一种是结果交付,另一种是渐进式交付。结果交付顾名思义就是以成果为导向,将实际的建设成果直接收集整理归纳至交付系统。由于缺少有效的过程管控,这种交付的结果往往质量一般,交付的文件是否为最终版、交付内容是否有误或遗漏无从得知。虽然从投资的角度来说,这种交付的模式成本较低、周期也非常短,但这种交付往往对项目建设及后续生产运维所产生的价值一般。要利用好这些交付的成果,后续还少不了修补完善的工作。

 

由于存量工厂运行多年,人员的变更加之工厂的改扩建造成大量资料没有及时更新迭代、前期工程建设过程数据早已残缺不全。因此,只能采用结果式交付,采用逆向恢复手段,利用激光扫描技术及三维模型重建等方式,对已有的工厂数据进行数字化重建,满足数字化工厂的模型可视化、数据数字化及流程集成化的需求。

 

那么对于新建工程而言,渐进式交付与结果交付哪种模式更好呢?

 

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数字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,由于各企业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、目标任务不一等,数字化交付的深度、水平差异较大。数字化交付是工程阶段向运维阶段交付的过程,其目的是获得高质量的数据资产,为企业后期运维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,涉及E(设计)、P(采购)、C(施工)三个阶段,如何保证数据资产高质量?就需要有过程的控制手段,渐进式交付模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,并被大众广泛接受。

 

1.首先是设计阶段的过程控制。目前大多数项目工期都较为紧张,为了保证工期,往往是边设计边施工,忽视了设计过程审查的重要性。我们常常看到由于施工中存在大量的设计变更,造成建设周期延长和成本的增加,究其原因就是设计的30%、60%、90%的图纸模型审查不够严谨。设计是工程数据的源头,设计的质量也决定了工程的质量。通过建立跨组织、跨部门的可视化云协同环境,使设计、采购、施工和业主等相关参与方能提前参与到设计的审查当中。各方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获得项目最新信息,还能在同一环境中完成项目中跨公司各类文档的传送收集、控制文件的发布流转,并通过系统自动控制分发,确保文件的精准发送,大大减轻文控的工作量。在模型图纸的在线审阅批注和问题任务的追踪管理协同的同时,跟踪校审意见的处理过程,进行过程留痕,做到问题的尽早发现尽快解决,而不是在施工阶段去处理,从而大大提升设计质量。同时,将成果文件一键冻结移交,与数字化交付平台无缝衔接,保证了设计成果的高质量。

 

2.其次是采购阶段的过程控制。目前大多数设计院均在采用三维设计,三维设计的最大价值就是能够通过三维模型出图出料与碰撞检查,为生产做好准备。物资采购是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,现在众多企业也有自己的ERP或其他相关的物资管理系统。企业通过系统来控制物资需求计划,进行按需采购、物资出入库、现场质量报验等,确保采购过程高效、过程受控、成本可控,为施工做好基础保障。同时,过程数据及文件与数字化交付平台打通,确保了采购过程数据及文档的高质量。

 

3.最后是施工阶段的过程控制。由于施工现场环境复杂,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施工数据,且施工单位人员水平参差不齐,为了追赶工程进度,往往忽视了过程数据的收集和记录。为了验收,后补资料的现象也时有发生,甚至存在数据资料被污染的风险。其实数据和资料都是在过程中产生的,应该建立一套适合施工现场各方协同的管理系统。比如,通过二维码来追踪管道焊接的整个过程;通过划分工程分解结构到工序级,实现分部分项工程的精细化管控;通过主数据设置,内置结构化表单、电子签章及电子签名;通过移动端APP实现施工记录(内业和外业)线上走流程、过程数据采集等等。让各方能够通过线上进行快速的协同工作,过程可追溯,通过系统接口与数字化交付平台实现数据互通,实现三维可视化施工管控,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大大提高施工效率。

 

综上所述,新建工程的渐进式数字化交付模式将比结果交付模式更加可靠。结果交付只能靠人工去控制,丢掉了信息化手段,忽视了过程的质量控制,交付质量将大打折扣。对于企业来说,不能为了交付而做交付,如果忽略了交付的质量,那交付将失去意义。无规矩不成方圆,数字化交付除了控制好过程之外,还需协调各方提前参与到数字化交付标准的制定当中,明确各方交付的内容和深度。同时要有数字化交付监理PMC来提供伴随式的交付服务,通过过程动态跟踪来把控交付质量和进度,最终形成一套高效、高质量的数据仓库,为后期工厂运维乃至智能工程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。

 

 

- 结束语 -

 

对业主来说,不同的交付模式下数据资产的积累深度是不同的。数字化交付将设计阶段、采购阶段、施工阶段的数据渐进式地积累起来,这个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,甚至相当漫长。长江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出发,一路向东,奔向大海。可以有分叉,可以有快有慢,但不曾中断。这似乎是一个数字化企业数据流的隐喻,就像是数据长江,从设计源头一直到最后的业务期,都不曾中断。而数字化交付正在成为这样一个全程陪伴的河道,不同交付模式是河道的承载力,代表河道承载的流量深度与广度,也代表业主的信息化管控力度。它将数据智能关联,形成立体的数据关系网,为智能工程筑牢根基,让人们重新找到对抗数据黑洞的希望。

 

首页    公司新闻    达人谈数字化丨智能工程之数字化交付模式探索
浏览量:0
创建时间:2022-04-15 10:40